檢查井模具人:謹言慎行乃至高境界!
黃庭堅在《贈張叔和詩》中寫到:“萬言萬當,不如一默”。
這句話不僅是黃庭堅的人生感悟,也是清朝名相張廷玉的處事原則。
小時候,我們用兩年時間學會說話,以為語言可以證明一切。
長大后,我們卻用一生學著閉嘴,明白沉默才是最大的修為。
如朱柏廬所說:“處世戒多言,言多必失”。
正所謂,是非只因多開口。
人生在世,能沉默的時候,別多嘴。
《莊子·外篇·秋水》里說:“驚蛙不可語天,擬于虛也;夏蟲不可以語冰,拘于時也;曲士不可語道,束于教也。”
井底的青蛙,不能和它談論天空,因為受到空間的限制;夏天的蟲子,不能和它談論冰雪,因為受到時間的限制;鄉曲之人,不能和他談論大道,因為受到教養的束縛。
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,層次格局不同,眼界見識不同,說得再多,也是徒勞無功,反而,可能引發更激烈的爭執。
幾年前,我和兒子坐動車去成都游玩。
上車找到座位,放下行李后,我和兒子就拿著杯子去打水了。
等我們返回來的時候,卻發現我放在座位上的圍巾,被隔壁座的一個女人披在肩上。女人正在擺弄著圍巾,試圖系個漂亮的結。
我有些不快地對她說:“你好,這是我圍巾。”
只見她撇了撇嘴,很不屑地把圍巾從脖子上一把扯下來,扔在我的座位上,順帶斜著眼瞪了我一眼,說:“空調冷氣開得大,借我披一下怎么了,這么小氣。”
“你沒有經過我的允許,就擅自用我的東西,還這么沒禮貌”,我不禁怒火中燒。
“又沒有給你用壞,怎么就沒禮貌了”,她態度很囂張。
我剛要開口爭辯,卻被兒子打斷了:“媽媽,算了,別生氣,不值得。”
的確,以這種狀況,跟她講道理肯定是講不通的。簡直是秀才遇見兵,有理說不清。
于是,我便不再爭論,收起圍巾,掏出包里的ipad,播放提前下載好的電影,和兒子戴上耳機,一起看劇。
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里有句話說:“不要和一個傻瓜爭辯,否則別人會搞不清楚誰是傻瓜。”
雙方認知不同,三觀不同,即使爭論得再激烈,也無法達成共識。
戴爾·卡耐基說過:“世界上只有一種在爭論中獲得勝利的方法,那就是避免與他人發生爭論。”
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遇到爛人,還是趁早閉嘴吧,不必多費口舌。
生而為人,生來孤獨。自己的痛、自己的傷,只有自己感受得最明白,最真切。
不要奢望別人能感同身受,因為這世上根本就沒有感同身受。
如同《深海里的星星》所說:“針不刺到別人身上,他們就不知道有多痛。”
再多的解釋,只是一遍遍扒開自己的傷口,非但不會讓自己痊愈得更快,反而可能會傷得更重。
在一期綜藝節目《我是演說家》中,女孩孫一冰,深情講述了自己的故事。
孫一冰因為長得又丑又胖,從小受盡同學們的孤立、排擠、嘲笑、辱罵,甚至是各種欺凌。
從小到大,她都沒有一個朋友,連老師都嫌棄她:“你爸是教授,你媽是知識分子,怎么會生出來你這樣又丑又惹事的女兒啊。”
漸漸地,她開始害怕去學校,害怕與人打交道。
為了不去學校,她想盡辦法逃學,甚至為了生病發燒,而去吃洗衣粉。
為了減肥,為了變美,她從十七歲開始整容,前后共做了13次整容手術。她抽脂、切胃,拼命運動,從180斤瘦到了95斤。
講述這些錐心過往的時候,孫一冰眼中含淚,幾度哽咽,話都說不下去。
而現場嘉賓們卻似乎沒有感同身受,直言道:“沒有必要去整容,因為漂亮也會被排擠。”
嘉賓曹云金也說:“沒必要整容,可以靠才華的啊。”
緊接著,孫一冰便訴說了自己減肥時,去見網友被嘲笑的經歷。
曹云金聽完,立馬反駁到:“減肥算什么才華”。
一時間,在場的所有人哄堂大笑。卻沒有人注意到,臺上的孫一冰,臉上有多么的尷尬和窘迫。
你痛徹心扉、含淚走過的經歷,不過是別人眼中無關痛癢的談資罷了。
無論你多么希望能獲得別人的理解和認同,都應該明白,別人根本無法真正體會自己的切膚之痛。
正如古德在《如何將人變成黃金》里說過:“把你對自己事情的關心程度和他人對此的冷淡態度做一比較,就會發現,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如此”。
既然注定無法感同身受,與其花時間精力跟別人解釋,不如默默做自己,冷暖自知就好。
歌德說過:“每個人的天性中都有某種不便公開的成分,假如公之于眾,必將冒犯別人“。
每個人都有難言之隱,看破而不說破,便是最大的慈悲和善意。
俗話說:“打人不打臉,罵人不揭短。”
徐崢曾經在節目中說到,他年輕的時候,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頭發,讓他很驕傲。
可是還不到20歲,他就開始脫發,直至禿頂。
這讓徐崢難以接受。
他開始瘋狂地收集帽子,買了很多頂各式各樣的帽子,甚至到了不戴帽子,不肯出門的地步。
此外,他還四處求醫問藥,搜尋各種偏方,來治療脫發。
一次在寢室里,徐崢正在頭上涂抹生發水,同學們都來圍觀。徐崢很緊張,不小心打翻了瓶子,生發水流到桌子上。
有個同學嘲笑他:“你說桌子會不會長毛???”
另一個同學馬上搭腔:“你看他的頭就知道了。”
話音剛落,同學們捧腹大笑,這讓一旁的徐崢尷尬不已。
時過境遷,估計那幾個同學早就忘記了這件事,可這句在他們眼中無足輕重的“小玩笑”,卻讓徐崢因為外貌而自卑了很多年。
說者或許無心,聽者怎會無意。
你永遠不知,你的隨口之語,對他人也許就是傷人的利器。
雖說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藥。但是傷口,時間就只能讓它結痂留疤,而永遠不會平復如初。
所以,開口之前,請三思。對他人的難言之隱,請別拆穿,別為了圖一時之快,卻傷人而不自知。
嘴下留德是修養,不揭人短是度量。
人活一張臉,樹活一張皮??雌撇徽f破,是給他人留體面,也是給自己留余地。
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,曾經談到自己筆名的由來:
小時候經常說錯話,問了太多不該問的話,造成了麻煩。母親經常教訓我,可還是忍不住,常常是話說出去,又非常后悔。所以給自己起了“莫言”這個名字。
莫言為美,沉默是金。
成年人處世的潛規則便是:能沉默的時候,別多嘴。
認知層次不同,不必爭辯;
經歷過往不同,無需解釋;
隱諱心事不同,切勿拆穿。
金纓在《格言聯璧·接物》里說過:“修己以清心為要,涉世以慎言為先。”
于人群熙攘、喧囂之處,還能閉口守心,謹言慎行,確是人生修行的至高境界啊。
水泥檢查井模具